碳定价
碳定价涉及通过对二氧化碳(CO2)的定价来考虑与排放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成本。这有助于将排放造成的损害负担转移给责任方,并鼓励改变经济行为。一个成功的碳定价体系的关键特征包括公平性、稳定性、政策与目标的一致性、成本效益、环境完整性和透明度。尽管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存在挑战,如政策不一致和碳泄漏的可能性,但有效的碳定价至关重要。 碳定价是指为减少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而采取的策略。其涉及使碳污染付出成本,以激励经济行为主体减少排放。碳定价形式多样,包括碳税、信用机制、基于结果的气候融资(RBCF)、内部碳定价(ICP),及排放交易系统(ETS)。 排放交易系统(ETS)是一个排放产生者可以交易排放单位的系统,而碳税则是设定排放税率。 尽管大多数碳信用额会吸引各种类型的买家,但能与单一需求源相匹配的供应源仍然有限。一般而言,有四大细分市场在拉动需求: 碳价格组合:碳税直接设定排放价格,而信用机制则从基于项目或基于计划的活动中发放碳信用额。这些信用额度可用于履行遵守国际协定的义务或实现国内目标。基于结果的气候融资(RBCF)为实现气候目标的实体提供资金,并由第三方进行核查。 政府、企业及组织/机构的作用:关于碳定价在向脱碳经济过渡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和企业之间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政府将其视为有效的气候政策工具,而企业则将其作为一个影响和机遇评估因素。长期投资者还利用其来分析气候政策对每个投资组合的影响。 政府在根据国家和国内政治条件选择碳定价类型方面发挥着作用。排放交易系统(ETS)和碳税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许多实体将强制性举措中的碳定价作为其内部碳定价的基础。碳定价涉及估算碳的社会成本、边际减排成本和排放配额的市场价值。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使用内部碳定价来评估计划的投资和测量碳足迹。 各种组织和机构已经发布了指南和研究报告,以支持高效和具有成本效益的碳定价工具的开发。从现有的碳定价举措中汲取经验,是设计更好的解决方案和促进向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过渡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