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Language

加密货币与数字资产的合规性监督

摘要 本文讨论了印度尼西亚加密货币和数字金融资产的合规性监督,该资产的监管职责将于 2025 年 1 月 10 日起从商品期货交易监管机构(Bappebti)转移至金融服务监管局(OJK)和印度尼西亚银行(BI)。尽管数字金融资产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但价值波动性和访问安全性仍然是主要挑战。本次监管权移交旨在提高透明度、加强消费者保护,并维护市场稳定。OJK 和 BI 正在努力强化法律基础设施、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并确保数字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金融资产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或呈现的金融资产。这类资产具有几项特点:以电子形式存储、可通过数字方式访问、可在线交易或管理、可用作支付或投资的工具、在它们的指代有需求时可产生收益。数字金融资产的形式多样,包括电子文件、图片、视频、音频、软件、加密货币及非同质化代币(NFT)等。 根据印尼2011年第7号《货币法》,任何人持有的加密资产均不能用作支付工具。该法阐明,印尼的法定货币是印尼盾。因此,进行交易的唯一途径是将加密资产兑换为印尼盾。 然而,鉴于加密资产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其有助于印尼的经济发展,政府仍允许其作为投资工具。经济事务统筹部长S-302/M.EKON/09/2018号函对此进行了说明,该函件涉及加密资产作为期货交易所交易商品监管统筹会议的后续跟进事宜。 尽管加密资产因其基于密码学的安全系统而被认为较为安全,但作为投资工具,仍然存在一定风险。金融服务监管局(OJK)在国家媒体的报道中解释了这些风险。OJK表示,加密货币价值波动非常剧烈,且难以预测。这导致加密货币的价值可能随时没有明确原因地波动。投资数字资产可能带来收益,但也存在风险。这些风险包括资产价值波动性以及访问安全性。 为了保护公众利益,监管机构必须对加密货币和其他数字资产的合规性进行监控,这是其监督和监管职责的一部分。自2025年1月10日起,数字金融资产的监督和监管职责正式从商品期货交易监管机构(Bappebti)转移至金融服务监管局(OJK)和印度尼西亚银行(BI)。 根据2023年第4号《金融行业发展与强化法案(UU P2SK)》第8条第4款和第312条段(1),以及2024年第49号政府条例的进一步规定,数字金融资产(包括加密资产和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和监督职责已转移至OJK和BI。如UU P2SK第2条所述,这一法规旨在推动金融行业对包容、可持续和公平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OJK负责监督数字金融资产,包括资本市场中的加密资产和金融衍生品,其主要关注点为: 作为OJK接管的法律基础,OJK此前发布了2024年第27号《OJK条例》(POJK)之《数字金融资产(包括加密资产)管理》,也称POJK AKD AK。此外,OJK还发布了第20/SEOJK.07/2024号《OJK通函》(SEOJK)之《数字金融资产(包括加密资产)交易管理》(SEOJK AKD AK),其概述了相关法规的关键条款。 与此同时,BI接管了与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PUVA)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监管职责,其主要关注点包括: 尽管此次交接旨在增强法律确定性,但仍有诸多必须面对的挑战,包括: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OJK和BI与各利益相关方合作,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数字金融资产的认知,制定灵活但仍保持谨慎原则的法规,并通过强化技术基础设施确保业务的可持续性。将加密资产和数字金融资产的监管权从Bappebti移交至OJK和BI,是强化数字金融行业的战略性举措。 信永中和法律顾问不断更新与印尼投资、经济和商业相关的新法规知识。这种知识更新是提升能力的一部分,以支持涵盖法律咨询、代理诉讼、专业培训、法律援助以及预防性法律解决方案的法律服务,确保客户在印尼的投资顺利进行。当法律层面与数字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进展产生关联时,这一点同样适用。

财务报告系统:如何审查控制措施

摘要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合规监管和运营效率已成为银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利用信息技术控制措施(如渗透测试、数据加密及零信任架构)来增强对网络威胁的抵御能力,有助于确保银行业符合包括《巴塞尔协议 II 和 III》、《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及《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在内的法律要求。现代技术战略与严格的信息技术控制相结合,不仅能提升银行在数字金融时代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客户信任度,还能帮助外部审计师评估银行内部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日益复杂的数字时代,银行业在网络安全、合规监管和运营效率方面面临重大挑战。然而,这些挑战也为革命性创新和增长带来了机遇。严格的网络安全法规正在推动数据保护的更新,以确保合规性、保护客户资金并维护金融稳定。监管机构要求银行采取具体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银行网络安全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在董事会层面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定期进行渗透测试以发现系统漏洞、主动分享信息以识别新威胁、以及为员工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培训,使他们具备有效降低风险所需的技能。 根据《巴塞尔协议II和III》、《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PCI-DSS)等法律要求,银行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为了满足运营和监管要求,银行需要实施信息技术控制措施,其中包括应用程序控制和信息技术通用控制(ITGC)。应用程序控制确保交易能够准确执行,并符合会计准则。ITGC通过分级管理访问权限和对潜在问题的监控,确保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银行可以通过采用ISO/IEC 27001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网络安全框架等国际认可的标准,提高其识别、应对和恢复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此外,信息技术在提高银行业运营效率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及自动化流程都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借助大规模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等技术为银行提供了更强大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快、更明智地做出决策。例如,AI可以优化内部审计流程、降低欺诈风险,并实时识别可疑交易。 银行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外,识别、降低和缓解技术风险(尤其是网络风险)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高效的信息技术管理。渗透测试和漏洞评估能够帮助银行在黑客攻击之前发现并修复系统漏洞,这些测试通过模拟网络攻击来评估信息技术系统的抗风险能力。采用零信任架构可以消除“内部网络或用户天然安全”的观念,确保所有访问请求都经过严格审查。信息技术控制不仅是一种风险缓解的工具,还能推动创新和形成竞争优势。随着银行将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融入其运营中,它们在全球市场中将获得关键的竞争优势。例如:大数据分析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消费者行为,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而区块链技术则提升了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银行可以通过实施这些技术来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从而增强客户忠诚度并推动业务增长。因此,信息技术控制正在转变为推动金融行业创新和竞争力的战略优势。最后,人为因素仍然是网络安全的关键,这突显了为银行员工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和技能发展的重要性。即使拥有先进的技术保护,人为错误和知识不足仍可能带来巨大风险。 全面的网络安全培训计划应涵盖以下主题:保护敏感数据、实施安全的身份验证程序,以及识别网络钓鱼攻击。为了确保员工掌握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网络安全威胁动态,银行还应鼓励终身学习。除了提升安全性,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还能够提高运营效率,加快交易处理、检测欺诈行为,并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支持。此外,由于采用了零信任架构、量子加密和定期渗透测试等有效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银行能够更好地抵御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然而,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人为因素仍然很重要,这凸显了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和技能发展的必要性。这不仅有助于降低人为错误带来的风险,还能促进安全意识文化的形成。 在评估银行业信息技术系统的效率并确保其可靠性、安全性和合规性方面,外部审计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对银行的财务账务进行公正、独立的评估,这必然涉及对内部控制,尤其是信息技术相关控制的深入分析。外部审计师通过审查银行的IT架构、识别潜在风险并评估控制程序,帮助确保银行的IT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能够支持准确的财务报告。这些审计程序不仅保护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还增强了银行的整体运营韧性,使其更能抵御冲击并维持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全面了解银行的IT环境是评估流程的首要步骤。外部审计师需要熟悉技术基础设施,其中包括服务器、数据库、网络以及核心银行系统、支付处理系统和风险管理平台等关键系统。此外,审计师还会评估银行的IT政策和程序,包括灾难恢复计划、变更管理流程和信息安全法规。审计师可以确定IT系统支持公司重要运营的关键领域,例如风险管理、交易处理和财务报告。审计师还可以通过分析IT环境来识别潜在漏洞和关注领域,为更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审查做准备。在掌握IT架构后,审计师会重点识别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的潜在威胁,例如数据泄露、系统故障或未遵守GDPR、PCI-DSS等法规的情况。接下来,他们会评估IT控制的设计和实施情况,以确保这些控制组织良好且运行高效。这包括审查相关记录(如事件响应计划、数据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规定)、同时还包括监控IT运营情况,并与员工进行交流。 审计师需要仔细测试IT控制的运行效率,例如IT通用控制(ITGC)和应用程序控制,以确保数据完整性、系统可靠性和网络安全抗风险能力。最后,审计师会评估银行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并提供一份详细报告,指出IT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这些彻底的审查,外部审计师帮助银行保持其IT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从而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家族企业战略:东南亚近岸外包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岸外包战略,作为支持东南亚家族企业发展与管理的新兴策略。在这一背景下,信永中和新加坡所与信永中和印尼所建立了协作伙伴关系,为家族企业客户提供更一体化、高效且具全球视野的服务。尽管家族企业在印尼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继任计划、公司治理和专业化管理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近岸外包策略使得家族企业能够借助新加坡作为家族办公室中心的优势,受益于其具有吸引力的税收、监管与投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印尼凭借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具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成为一个战略性合作伙伴。 家族企业是由多个家庭成员拥有、经营或管理的企业,通常由一位创始人或一部分家族成员创办,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纳入更多后代。小到本地企业,大到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通常都拥有坚定的价值观、长远的愿景和深厚的传承感。 家族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的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为家族所有,尤其在零售、制造、房地产和贸易等领域。在印度尼西亚,许多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最初都是家族企业,至今仍由家族成员领导。 然而,尽管印度尼西亚的家族企业实力雄厚,却常常面临结构和管理层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在代际传承期间,即领导权从创始人交接给下一代时,往往会加剧。缺乏明确的继任计划、利益冲突、缺乏专业治理以及个人财务与企业财务混杂等问题屡见不鲜。 家族办公室是由高净值家族设立并运营的私人财富管理实体,用于监督其财务事宜。家族办公室的结构可以是信托、公司或合伙企业。设立家族办公室的主要原因如下: 维护对家族财务的控制权,使资产管理与家族目标保持一致。 提供清晰的框架,实现财富的顺利过渡,并通过税务优化实现资产的高效传承。 提升家族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与问责机制。 识别并支持符合家族价值观和目标的公益事业。 将非核心事务外包处理,重点关注家族核心业务。 东南亚地区的家族企业优化战略由新加坡主导。因此,信永中和印尼所提供的家族企业服务首要合作项目由信永中和新加坡所的合伙人领导。许多家族企业投资和发展选择新加坡作为枢纽,以接触更多全球投资公司。 印度尼西亚拥有庞大的市场,这得益于众多人口、面积和众多的家族企业。此外,印度尼西亚对家族企业项目的薪酬标准也极具竞争力。 因此,在信永中和新加坡所和信永中和印尼所之间开展家族企业近岸外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能够为客户带来巨大利益。两国的基础设施和竞争优势为实现有效的近岸外包提供了有力支持,以更好地为东南亚的家族企业服务。 新加坡的家族办公室行业增长显著,从2020年的400家单一家族办公室增长到2024年中期的1,650家。财富管理行业表现强劲,2023年资产管理规模(AUM)增长8%,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稳定保持在10%。预计这种增长势头将持续下去,2024年预计将新增300多个家族办公室。新加坡的准属地税制、较低的企业税率以及广泛的税收协定使其成为家族办公室的理想之地。政府提供三项主要税收激励计划——《所得税法》第13D、13O和13U条——指定投资的特定收入免税,鼓励家族办公室在新加坡开展业务。 根据《2021年证券和期货法》免持牌的单一家族办公室(SFO)所管理的投资工具,适用以下主要激励条件:  税收激励计划 第130条新加坡居民基金计划 第13U条增强级基金税收激励 最低资产管理规模(AUM) 申请时以及整个激励期内,指定投资(DI)的最低资产管理规模为2,000万新元。 申请时以及整个激励期内,指定投资总额为5,000万新元。 由单一家族办公室(SFO)雇佣的投资专业人员(IPs) 至少两名(2)投资专业人员,其中至少一名非家族成员。 至少三名(3)投资专业人员,其中至少一名非家族成员。 基金的最低支出要求 每个与评税年度相关的计税基期内,至少有200,000新元的本地业务支出,需符合分级支出要求。 每个与评税年度相关的计税基期内,至少有500,000新元的本地业务支出,需符合分级支出要求。 要满足此项支出要求,亦可向当地慈善机构和混合融资结构提供合资格捐赠,但至少有200,000新元必须用于本地业务支出。 基金必须满足的最低资本投放要求 家族办公室管理的基金必须将至少10%的AUM或1,000万新元(以较低者为准)投资于:在新加坡持牌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合格债务证券;由在新加坡持牌/注册的金融机构分销的基金;投资于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的非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在新加坡有运营业务且存在实质性业务;气候相关投资;混合融资结构,其中大量涉及在新加坡持牌/注册的金融机构。  个人银行账户 基金的个人银行账户必须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持牌的金融机构开设。 印度尼西亚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家族财富管理不再是单纯的奢侈品,而是传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办公室和专业财富管理服务的发展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创造财富到保值增值。专业顾问处于这一转变的前沿,通过体系化结构、战略规划和资产管理,助力家族应对复杂局面。信永中和印尼所为希望在海外(尤其是新加坡和香港)管理金融财富的印度尼西亚家族企业提供财富管理服务。该家族办公室将由信永中和新加坡所领导,并与信永中和印尼所合作。在专业指引下,家族企业可以传承财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就百年基业。

核心税务系统:如何开具税务发票

摘要 印度尼西亚政府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Coretax系统,旨在简化税务管理流程,提高纳税人合规性,增加财政收入。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线上开具、申报税务发票,纳税人可通过 e-Tax Invoice 菜单或导入 XML 数据进行处理。然而,在 Coretax 系统的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对企业运营造成一定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印度尼西亚税务总局提供了 e-Faktur Client Desktop 和 e-Faktur Host-to-Host 两个应用程序作为解决方案。这些措施有望提升税务管理的效率。 印度尼西亚政府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核心税务管理系统(Coretax)。Coretax信息系统旨在简化税务管理流程,提高纳税人合规性,增加财政收入,便于纳税人通过一个应用程序获得各种税务服务。 Coretax应用程序提供的其中一项税务服务是开具税务发票和申报增值税。在Coretax推行之前,应税企业(PKP)可使用“e-Faktur”(电子发票)应用程序开具税务发票并报送定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SPT Masa PPN)。 在Coretax应用程序开具税务发票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 在Coretax应用程序开具税务发票的步骤如下: 1. 登录Coretax 2. 访问e-Tax Invoice菜单 3. 开具新的税务发票 b) 发票日期:根据交易信息确定发票的开具日期。c) 买方信息:输入买方的NPWP(纳税人识别号)或NIK(身份证号),系统会根据输入的信息自动填充买方数据。 4. 添加交易详情 所有数据填写完成后,点击“Save”(保存)。 5. 保存或提交税务发票 如需临时保存,点击“Save Draft”(保存草稿);如确认开具税务发票,点击“Submit”(提交)。 6. 数字签名 7. 查看销项税发票 Coretax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会影响纳税人的业务运营,例如税务发票的开具问题会影响应收账款的开票和收款。2025年2月13日,印度尼西亚税务局(DJP)发布了第KT-06/2025号书面声明,说明税务发票的开具可通过以下三种主要渠道: 根据2025年2月12日税务总局局长关于明确特定应税企业的第KEP-54/PJ/2025号决定,自2025年2月12日起,所有应税企业(PKP)均可使用e-Faktur Client Desktop 应用程序开具应税商品(BKP)和/或应税服务(JKP)交付的税务发票。 可通过e-Faktur Client Desktop应用程序开具所有类型的税务发票,以下情况除外: 所有通过e-Faktur Client Desktop开具的税务发票数据,最迟将在开票后两天内同步至Coretax DJP系统。 … Read more

员工福利会计

摘要 本文探讨了 PSAK 219,一项关于员工福利的印尼财务会计准则,该准则涵盖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短期福利。PSAK 219引入了更精确的精算方法来计量雇员福利义务,强调采用符合实际经济和人口统计假设。该标准将福利划分为四大类:短期福利、其他长期福利、离职后福利以及辞退福利。通过强化确认、计量和披露要求,提升了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与可靠性。企业现在必须提供详细的披露信息,并与精算专家开展合作。PSAK 219还着重强调了风险管理,这与印尼劳动法保持协调,确保雇员福利义务的准确报告。 PSAK 219 是一项关于员工福利的印度尼西亚财务会计准则(SAK),涵盖内容包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短期员工福利。PSAK 219 规定了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如何确认、计量和列示与员工福利相关的负债。 PSAK 219 是印度尼西亚员工福利会计的重大更新。这项新会计准则更加重视对影响离职后福利计量的经济和人口因素使用现实假设。  该准则要求企业使用更优的精算技术来估算未来义务的现值。目的是改善员工福利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特别是养老金和遣散费等离职后福利。 PSAK 219 将员工福利分为:  ·  短期员工福利,预计在员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结算,包括工资、薪金及社会保障缴款、带薪年假和病假、利润分享和奖金以及其他非货币性福利。 · 其他长期员工福利,预计将在员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以上结算,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服务福利、长期残疾福利、利润分享和奖金以及递延薪酬。 · 离职后福利包括养老金等退休福利和其他离职后福利。 · 辞退福利与其他员工福利的区别在于,辞退福利由于雇主主动解除雇佣关系而产生,而非基于员工的服务年限或合同期限。 PSAK 219 中的一些重要指南可帮助公司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其中包括: a.    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PSAK 219 引入了更为精确的方法来计量员工福利义务。公司在确定未来义务的现值时,必须考虑多种假设。这些假设应依据相关的经济和人口统计数据,以确保其准确性。 b.   加强披露要求 该准则加强了员工福利的披露要求。公司必须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说明其员工福利计划的具体特征,包括在精算计算中所采用的各项假设。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利益相关方更清楚地了解这些计划所带来的财务影响。 c.    风险管理 PSAK 219 强调,更全面的风险管理对员工福利计划十分重要。预计公司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识别、评估和管理与员工福利计划相关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运营风险。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财务报表的波动性并优化员工福利成本。 此外,公司需要与精算专家开展紧密合作,以确保对员工福利确认和计量的计算准确无误、对财务报表的披露详尽无遗。 在印度尼西亚,员工福利由2023年第6号创造就业相关法律管辖,其中包括最低工资、就业社会保障(BPJS Ketenagakerjaan)、健康保险(BPJS Kesehatan)、加班费、带薪年假、病假和产假、宗教节日津贴(THR)、遣散费和养老金。 PSAK 219员工福利准则为公司如何确认各类员工福利以及如何在财务报表中适当列报和披露这些福利提供了指导。

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的合规性监督

摘要 可持续发展报告在披露企业所造成的环境、社会、治理影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印度尼西亚,可持续发展报告由最初自愿编制逐步走向按照更完善的结构化监管要求进行编制。近年来,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意识和合规性在不断提高。例如,截至2024年,97% 的上市公司已提交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了使信息披露与全球框架保持一致,印度尼西亚会计师协会(IIA)推出了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然而,目前仍缺乏可靠的鉴证标准,这对于提升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信度至关重要。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的是包含企业所造成的环境、社会、治理及经济影响相关信息的文件。该报告评估了企业将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因素(通常称为ESG)以及为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战略纳入考量后如何开展业务活动(Emerick,2023)。 在印度尼西亚,可持续发展报告由最初自愿编制逐步走向按照更完善的结构化监管要求进行编制。公司早期是参考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等制定的国际准则报告可持续发展和ESG相关内容。金融服务管理局(OJK)越发认识到透明度的重要性,发布了第51/POJK.03/2017号OJK条例,要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此外,OJK还发布了第16/SEOJK.04/2021号OJK通知,规定了发行商或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上市企业、发行商和金融服务机构必须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PwC,2023) 在印度尼西亚证券交易所(IDX)上市的公司中,提交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司数量逐年显著增加,这表明公司提交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意识和合规性在不断提高。2019年, 54家发行商提交了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年,这一数字增至135家。通过IDX信息披露机制提交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司数量持续上升,截至2023财年,多达873家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7%。 继意识提升之后,随之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进一步与国际准则接轨。2024年,印度尼西亚开始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1》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2》(IFRS S1和IFRS S2)。这些准则规定了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可持续发展和气候风险因素相关信息披露要求。IFRS S1对披露影响企业财务业绩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提供了指导,IFRS S2侧重于气候相关的风险披露。随着这些准则的实施,印度尼西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有望变得更加全面透明,从而为企业更清晰地管理和沟通ESG风险提供了支持。 这一行动得到了印度尼西亚会计师协会(IAI)的支持。2024年底,IAI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征求意见稿)》(DE PSPK 1)和《气候变化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披露(征求意见稿)》(DE PSPK 2)。DE PSPK 1和DE PSPK 2参考了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 DE PSPK 1和 DE PSPK 2是《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SPK)的一部分,是编制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基础。此类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共同构成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企业和会计行业在报告编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97%的企业已意识到并提交了可持续发展报告。IAI也参与制定了相关报告准则。印度尼西亚目前需要制定鉴证准则,以确保正在编制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准确可信,从而符合全球标准并增强利益相关方的信心。 2022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与利益相关方建立了联系并展开了讨论,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国际独立审计监管机构论坛(IFIAR)、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欧盟委员会(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欧洲审计监督机构委员会(CEAO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会计师事务所论坛(FOF)以及大型国际网络事务所的全球公共政策委员会(GPPC)和各司法管辖区/国家准则制定机构(NSS)。 与这些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清楚地表明,需要制定国际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准则,以减少全球鉴证准则碎片化的风险,并推动开展一致且高质量的鉴证实践。 最终,IAASB于2022年9月批准了制定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核心标准的项目提案。该提案指出,该项目的目标是制定新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核心标准,以: a. 及时响应公众对标准的需求,为可持续发展鉴证业务的一致且高质量开展提供支持; b. 适用于所有可持续发展主题、主题相关的信息披露及报告框架; c. 供所有鉴证从业人员使用。 拟议的《国际可持续发展鉴证准则(ISSA)5000的(征求意见稿)》(ED-5000)于2023年6月由理事会会议批准,于同年8月2日发布。ED-5000附有解释备忘录,重点说明了IAASB在制定该征求意见稿时解决的公众利益问题和其他关键事项。 ED ISSA 5000的发布为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提供了国际指南。下一步,印度尼西亚需要确定由谁制定、实施并解释适用于本国的规定,最为重要的是制定适当鉴证准则,以确保每份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准确性,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增强利益相关方对报告的信任。 监督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IAI制定的准则将成为管理层声明和独立会计师鉴证实践的重要节点,包括鉴证形式是否参考了印度尼西亚公共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准则。信永中和可持续发展中心将不断开发最新的工具和资源,借助技术手段协助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及相关鉴证工作底稿。

社会保障合规监管

摘要 社会保障合规监管旨在确保所有员工根据2004年第40号法律和2011年第24号法律获得其应有的保障和福利。医疗保障局(BPJS Kesehatan)和工人社会保障局(BPJS Ketenagakerjaan) 对企业进行合规检查,以核实参保及缴费情况是否符合规定。定期检查主要通过文件检查方式进行,包括员工数据、工资明细报告、相关税务文件,以确保企业遵守社会保障法规。该检查过程不仅保障了员工的福利,也有助于防止企业因不合规而面临潜在的行政处罚。通过严格的监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有望变得更加高效和透明。 社会保障是国家提供的一种社会保护形式,旨在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并确保其过上体面生活。社会保障体系旨在增进民众福祉,并提供终身安全感,包括对贫困、老年、残疾、失业、家庭和儿童等方面的保障。 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由2004年第40号法律所规范,该法规定了社会保障项目的各项福利,包括健康保障、工伤保障、养老金保障、老年保障和身故保障,适用于所有公民,并通过员工强制性缴纳的保费提供保障。该法律还规定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立,该机构以法定实体形式存在,遵循互助合作、非营利性、公开透明、审慎管理、权责明晰、可携带性、强制参保等原则。社会保障基金及其管理收益将全部用于项目发展并最大限度确保参保人的权益。 因此,为了加速实现印度尼西亚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根据2004年第40号法律,印度尼西亚政府设立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BPJS),该机构为非营利性法定实体。同时,关于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包括其职能、职务、权力、权利和义务,均由2011年第24号法进行规范。 根据上述法律,BPJS将取代印度尼西亚多个社会保障机构。印度尼西亚健康保险公司(PT Askes Indonesia)于2014年初转变为医疗保障局(BPJS Kesehatan);而工人社会保障公司(PT Jamsostek)则于2015年转变为工人社会保障局(BPJS Ketenagakerjaan)。这两个机构的总部均设在雅加达,并在省级设有代表处,在县/市级设有分支机构。该机构直接向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负责。 医疗保障局(BPJS Kesehatan)对企业的检查 为了确保所有员工获得社会健康保障权益,根据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第24号法律2011年第11条c款关于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规定,BPJS Kesehatan在履行其职责时,有权监督和检查参保人及雇主是否依照国家社会保障法规规定履行义务。根据该法律,所有在印度尼西亚注册的企业都必须接受年度抽样检查。 参保注册义务履行情况/完整准确数据提交的合规监督由BPJS Kesehatan分支机构执行,具体由注册的企业所在的分支机构负责。例如,若企业注册在中雅加达,则负责的BPJS Kesehatan分支机构为中雅加达分支机构。 该合规检查过程从检查通知书开始,检查将在通知书发布后2(两)周内进行。通知书内容包括检查的实施程序、检查日期、检查流程、所需验证文件、文件提交时间表,以及负责检查的小组成员的姓名、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 合规检查的开展由BPJS Kesehatan检查小组通过电信媒介操作,无需面对面进行。该检查通常在BPJS Kesehatan设定的预定检查日期前2(两)天,即检查小组收到企业发送的验证文件后单方面进行。 所需的验证文件如下: a. 所有员工数据的汇总,形式为Excel文件,并附有身份证号码/公民身份号码(NIK)以及最近一个月的工资(适用于企业中已在BPJS Kesehatan注册或未注册的员工)(附带示例)。 b.企业所得税第21条和/或第26条定期纳税申报表(表格1721)。 c. 工人社会保障局(BPJS Ketenagakerjaan)的工资明细(F2A)报告(最新月份)(附带示例)。 d. 员工的工资单(至少抽取5名不同岗位的员工)。 员工数据汇总示例: XXX公司员工数据 序 姓名(必填) 国民健康保险(JKN) 参保号码 身份证(KTP)号码(必填) 分支/子单位/子机构 职位/职务 基本工资(必填) 固定津贴(必填) 非固定津贴(必填) 1 2 3 4 5 6 7 8 … Read more

信息技术审计(IT审计)合规性监督

摘要 本文件讨论了印度尼西亚信息技术审计的合规性监督,特别是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根据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OJK)和印尼央行(BI)的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定期进行 IT 审计,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监管机构通过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进行监督,并对不合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相关法规涵盖IT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以及审计师独立性等要求。这些合规措施的实施旨在增强金融行业的网络安全性,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在印度尼西亚,业务与银行产品和金融机构直接相关的企业将受到金融服务监管局(OJK)作为监管机构的监督。企业在其业务流程中使用的技术和信息系统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这种关注体现在监管机构发布的相关法规中。 一些法规要求对信息系统中技术的应用进行信息技术审计(IT审计)。IT审计由管理层独立组织进行,监管机构负责对IT审计的合规性进行监督。通常,像OJK或印度尼西亚银行(BI)这样的监管机构并没有固定的或定期的时间表来监督公司执行信息技术(TI)审计的情况。 定期检查通常取决于监管机构的内部政策,并可能由多种因素触发,如违规报告、公司重大变化或安全事件等。然而,监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或在出现重大风险迹象时,进行特别检查或合规性测试。 以下是与监督信息技术审计(IT审计)合规性相关的一些法规: 主题:支付服务提供商(“PJP”)是指包括提供支付交易便利服务的银行或非银行机构。 第44条:规定PJP必在使用支付系统时应遵守信息系统安全标准的一般原则。 第71条:规定PJP必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由独立IT审计师执行的IT审计。 第231条:授权印度尼西亚银行进行定期检查和/或不定期检查,以确保银行遵守适用的法规,包括信息系统方面。 主题:非银行金融机构(“LJKNB”)是指在保险、养老金、融资机构和其他金融服务领域开展业务的机构。 第3条:规定LJKNB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包括识别、衡量、控制和监控信息技术使用风险的适当程序,以及内部控制。 第19条和第20条:规定LJKNB必须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覆盖信息技术实施和使用的各个方面,并且必须定期审查与IT使用有关的内部审计职能。 第34条:OJK可以对违反本POJK规定的LJKNB实施行政处罚。 主题:所有商业银行,包括总部位于国外的银行分支机构,并且还包括伊斯兰商业银行和伊斯兰业务单元。 第21条:银行必须保持网络安全性,并具有足够能力的保持网络安全信息系统。 第54条和第55条:要求银行根据需求、优先级以及信息技术管理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内部审计,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并且必须每三年至少一次审查信息技术管理中的内部审计职能,并使用独立的外部服务。OJK的监督:第9、14、20、27、33、42、46、51、56、62-64、66条:OJK可以对违反本POJK规定的银行实施行政处罚。

聚焦核心业务:业务流程外包

摘要 本文探讨业务流程外包(BPO)战略的优势,该项举措旨在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使企业能够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文章详细阐述信永中和印尼所提供的BPO服务,包括常规与合规服务(月度、季度及年度)以及控制强化服务(如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标准作业程序开发)。同时,本文还介绍了项目联合外包这一协作模式,即咨询公司作为资源池,协助加强项目团队或提升项目执行能力。通过强调BPO和项目联合外包,本文彰显了信永中和印尼所在提供定制化专业服务方面的能力,这些服务可支持客户在国内和国际环境中实现合规监管、内部治理以及项目战略的顺利执行。 外包是一种商业模式,指企业将部分业务流程或运营职能委托给在该领域具备专业技能的第三方。外包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企业能够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主营业务活动。 在当今全球化商业环境中,效率与专注力是成功的关键。BPO作为一种特定形式的外包,指企业将特定业务流程外包给第三方来处理。如今,许多企业选择通过业务流程外包(BPO)模式将其部分业务流程外包。 可外包的流程包括会计、薪资管理、采购、人力资源管理和客户服务等支持性业务流程。这些服务可由具备必要资质和认证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如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顾问公司、律师事务所或信息技术服务商。对于希望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专业人士和技术提高效率,以及聚焦核心业务活动的企业而言,外包是一种战略性解决方案。 信永中和印尼所提供财务会计、税务和法律服务相关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具体可分为两类: 该项服务旨在协助客户履行季度法律和监管义务,如编制季度财务报表、投资活动报告(LKPM)和外债报告(KPPK)。 该战略性服务旨在协助客户识别、评估和管理可能阻碍实现业务目标的各种风险。通过系统化方法,包括创建风险登记册、剩余风险分析和制定缓解计划,企业可以构建有效且集成的风险管理框架,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潜在损失,并增强对商业环境不确定的韧性、适应力和应对准备。 该项服务旨在支持客户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法规合规性和运营效率,而无需组建内部审计团队。服务内容包括制定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开展运营和合规审计,以及提出可操作的改进建议。通过利用专业服务,企业可以获得深入的见解、完善治理架构,并为外部审计或监管检查做好充分准备,从而创造额外价值。 除业务流程外包外,还有一种称为项目联合外包的模式。项目联合外包是指一种内部或外部的合作模式,即由顾问或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或专业资源,协助另一个咨询团队完成特定项目。该模式在咨询行业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团队或咨询公司专业知识、能力或时间资源受限的情况。项目联合外包的主要目标是在需要特定专业领域支持的项目中弥补专业缺口,增强团队的交付能力,并保障客户服务质量。 信永中和印尼所在项目联合外包领域的专业经验通过以下两种形式体现: 信永中和印尼所通过联合外包,为其他国家信永中和国际成员所的项目团队提供支持。例如,信永中国可能请求信永印尼团队,对印尼境内与收购计划相关的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为节省成本和时间,信永中国可将相关工作外包给信永印尼,由其在印尼当地执行尽职调查。成员所间的联合外包项目示例包括存货盘点、财务报告编制、税务申报、内部审计等。 信永中和印尼所通过联合外包,为印尼境内外的其他咨询公司提供项目团队支持。对于设在印尼境外的咨询公司,此类合作通常是出于时间和劳动力效率的考虑,特别是当该公司在印尼未设立分支机构或关联机构时。而对于总部设在印尼的咨询公司,此类合作多因其在特定领域(如税务、法律咨询、可持续发展报告及其他专业服务)缺乏专业技能,需借助外部支持以满足客户需求。 为客户提供的业务流程外包以及为其他咨询公司提供的项目联合外包,均属于借助各方专业优势的合作形式。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信永中和国际-东南亚成员所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协同效应,通过整合专业知识和跨境团队合作,为顾问团队及其跨国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监督税务管理的合规性

摘要 印度尼西亚税务管理的合规性监督主要通过三种税收制度进行:自行申报制度、官方核定制度和代扣代缴制度。在自行申报制度下,纳税人自行计算、缴纳并申报税款支付,而税务征收机构主要负责监督和检查。税务审计是评估纳税合规性的主要工具,其目标包括税款退税、延迟申报及履行纳税义务。审计过程包括发送税务审计命令书、请求和借阅相关数据,并最终出具税务审计结果通知书。税务顾问在审计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协助纳税人确保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印尼实施三种税收制度,即自行申报制度(Self-Assessment System)、官方核定制度(Official Assessment System)和代扣代缴制度(Withholding Assessment System)。采用自行申报制度的税种包括:所得税(PPh)第17条、第28条、第29条、第31e条和第25条。采用官方核定制度的税种包括:土地和建筑税(PBB)及其他地方税种。而采用代扣代缴制度的税种包括:所得税(PPh)第15条、第21条、第22条、第23条、第26条、第4条第2款的最终所得税以及增值税(PPN)。 自行申报制度是指由纳税义务人自行确定应纳税额。税务管理活动,例如计算、缴纳以及申报税款支付,均由纳税义务人主动完成。纳税义务人可以亲自前往税务服务办公室(Kantor Pelayanan Pajak, KPP)办理,也可以通过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核心税务管理系统(Core Tax Administration System, CTAS)进行自主申报。 由于纳税义务人的积极参与,税务征收机构的职责仅为监督、检查和监控纳税人执行税务管理制度的合规性。在这种情况下,对税务合规性的监管作用变得尤为重要,原因是该制度的弱点在于对纳税义务人的充分信任。纳税义务人少缴税款的情况并不少见。对执行税务管理制度的合规性进行监控的最常见方法之一是税务审计。 根据2022年第50号政府条例第1条,税务审计是指一系列依据审计标准、客观且专业地收集和处理数据、信息和/或证据的活动。税务审计的目标之一是验证纳税义务履行的合规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税务审计的其他目标包括执行税务领域的法律法规规定,具体包括: 税务审计分为两种类型,即现场审计和办公室审计。现场审计是在纳税义务人的住所、经营地点或自由职业工作地点,及/或税务审计员认为必要的其他地方进行的审计。办公室审计是在税务审计执行单位的办公室对纳税义务人进行的审计,涉及某一特定税种的当前年度及/或前几年,且采用简化的审计方式。 审计类型 审计目的 合规性审计 其他目的的审计 办公室审计 4个月 + 最多延长2个月* 14天 现场审计 6个月 + 最多延长2个月* 4个月 此外,如果纳税义务人不认同审计结果,纳税义务人可以在签署审计纪要后的3天内提出申请,与质量保证(QA)团队进行讨论。与QA团队的讨论仅限于尚未达成一致的修正法律依据。 在纳税义务人与税务审计员进行审计最终讨论后,税务审计员将制定讨论结果,并将其记录在最终听证纪要中,该纪要由双方签署,并包含双方达成一致和未达成一致的应纳主税款的修正金额以及行政罚款的计算金额。对于最终讨论,纳税义务人必须出席审计结果的最终讨论,该事项已在相关的第43条PMK条例中作出规定。 在税务审计员和纳税义务人签署审计结果纪要后,最终结果将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发布,即税务评定书(SKP)。税务评定书依照的是讨论纪要、审计结果同意声明以及审计结果最终讨论纪要,附有最终讨论结果的概要,并由税务审计员和纳税义务人、代表或授权人签署。 税务顾问在税务审计中的作用税务顾问是持有税务顾问执业许可证的专业人员,负责为纳税义务人提供税务咨询服务,以帮助其履行税务义务并根据适用法律获得纳税义务人的权益。在税务审计过程中,已注册的税务顾问可以作为代理人,代表纳税义务人与税务审计员互动,提供说明和/或回复,并在税务审计过程中架起纳税义务人和税务审计员之间的沟通桥梁。 此外,税务顾问还可承担协助纳税义务人准备税务审计员所需数据的角色,这些数据以账簿、记录和文件的形式提供,并帮助在纳税义务人和税务审计员之间找到折衷点,从而确保税务审计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符合适用的税法规定。每年,信永中和印尼所(SW Indonesia)的税务顾问都会为客户的税务审计提供全程协助——无论是退税相关的税务审计,还是监控执行税务管理制度的合规性情形下的税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