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的审计
在印尼,审计是按照印尼注册会计师协会(IAPI)制定的审计标准进行的。 在审计中,商誉是指在企业合并中产生的非流动无形资产,即为收购另一家公司所支付的金额高于所收购的可识别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与其他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类似,商誉不进行摊销,因为商誉不会被认为系统地消耗或损耗。然而,集团公司需要每年计量或测试商誉的潜在减值。在商誉的审计中,减值审查的无效性通常是审计人员主要关注的问题。有时,客户甚至可能根本不尝试对其无形资产进行减值审查。 商誉的审计认定 与其他无形资产类似,商誉的审计认定包括在下表中: 估值认定通常是更关注的,因为其与商誉减值审查不当而导致的高估风险有关。同时,这里所说的商誉的存在认定,并不是说商誉是否真的存在,而是说商誉是否真的是一项资产。商誉的审计程序 收购时的商誉 在收购日,商誉通常以母公司和非控制性权益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超过所收购的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来衡量。 收购时的商誉=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非控制权的价值-子公司可识别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对收购时商誉的审计不仅要核实商誉是否为真正的资产且实际存在,而且要评估其是否按照印尼会计准则(PSAK 19)以适当的价值计量。以下是收购时商誉的审计程序的例子,包括 商誉减值审查由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要接受年度减值审查。这是为了确保商誉余额在集团的财务报表中不被高估。当商誉的账面价值超过可收回金额时,就会发生减值。而减值损失将直接计入损益表。同样,在商誉的审计中,通常更关注客户没有适当进行减值审查时,由于商誉的高估而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商誉减值的审计程序的例子包括: 在商誉减值测试中,应始终对可能发生在商誉上的减值迹象或征兆保持警惕。这些可能包括: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之前已经减值的商誉,不允许转回减值损失。这是由于当情况由坏转好导致商誉价值增加时,其被认为是内部商誉的增加(而不是从企业合并中购买的商誉)。而内部商誉不允许被确认为资产。